◆◇讀者來文◆◇ ※本專欄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對本院汽車通行與管理辦法之建議 一、莫破壞原已形成的天然步道  ̄ ̄ ̄ ̄ ̄ ̄ ̄ ̄ ̄ ̄ ̄ ̄ ̄ 十多年前因為中華工專學生在四分溪防汛道路呼嘯而過等因素, 院方開始管制防汛道路的交通,多年來自然形成一座四分溪步道公 園,其中尤以文哲所至中研社區之間靠山的步道,依山傍水,無高 壓電塔,無車行污染,成為院區唯一的「天然步道」。 今年總辦事處訂定院區車輛停放管理辦法,由於無法有效處理後 山住戶車輛通行院區的問題,於是開放上述天然步道給後山住戶車 輛通行,並利用人為屏障阻斷後山住戶車輛進入院區。這項管理措 施的改變,固然有其管制車輛的便利性,但難道沒有其他可代替的 管理手段避免院區唯一的天然步道﹖本人與一名所內同仁及社區人 士(共十八名)聯名:建請中研院容許院區後山少數住戶之車輛出 入院區,並恢復四分溪防汛道路之交通管制,以免愈來愈多非後山 住戶的摩托車廢氣與高速呼嘯之危險,破壞原已形成的一座四分溪 天然步道稀有公園;望總辦事處參酌。 二、睦鄰與敦親  ̄ ̄ ̄ ̄ ̄ 依聯署名單中三位八十歲以上老人的建議,我進一步訪問後山住 戶。山腰的太極宮負責人陳春義認為只要給予8輛機車通行證,每週 二、四、六晚上8:00至10:00約4輛機車換證進入與一年四次約8桌的 小拜拜(晚上),他們非常樂意走中研院大門。換言之,若有良好 的管理手段,後山住戶走院區大門,並非一定不可行。 土地宮的相關負責人與農戶潘先生表示:土地宮也只要8輛摩托車 通行證即可,少數中老年人在宮內小賭(每次50至150元),連警察 都懶得抓,這些小賭殺時間的人幾乎都是散步或騎腳踏車來,因此 重走大門不是問題。在下午約六點到半夜十二點對潘先生家的訪問 過程,整整六個鐘頭我沒能講上幾句話,都是在聽他們細數中研院 的歷史以及他們對中研院的不滿與感受。潘家說:「我們的老家就 在中研院新大門斜對面,常常往返於自己家與老家間走大門其實最 方便。但是中研院沒辦法讓人信任,我們若重走大門,萬一那天又 要加諸一些規定,限制我們及訪客進出的方便怎麼辦!」簡言之, 幾十年來本院對後山住戶的敦親睦鄰似乎作的不夠。 三、立即暫緩汽車停放辦法  ̄ ̄ ̄ ̄ ̄ ̄ ̄ ̄ ̄ ̄ 預定元月起實施的汽車停放辦法,會進一步衝擊院區周邊社區的 汽車停車位,同時更嚴重破壞上述步道的可能性大增。若再仔細分 析該辦法,亦發現與其母法「87.8.27.院務會議通過之管理規則」 有些疑問,例如依據母法:因「公務」進入院區不需繳通行費,尤 其是進入各所自行管理的車位!?綜言之,本人有如下的看法:( 一)總辦事處認為後山住戶通過院區的後果嚴重,以後山外環車道 為後山住戶進出之通道,長期而言,對環境的破壞弊多於利(例如 :後山住戶突然蓋起土雞城,中研院也無從約束)。(二)機車與 汽車有顯著之別,管制機車廢氣確實對全院「安」與「寧」有重要 貢獻,但對機車族的停放空間與設施規劃不足,宜速謀對策。(三 )並無急迫理由需要訂定汽車收費與違規計點罰則,此制度徒增稽 核人力與管理成本,與其本身的「制度目標」並不見得有真正的相 關性。 民族所助研究員 余伯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