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演講稿◆◇ 李遠哲院長在社科所「政治制度」研討會開幕演說 社科所 副研究員鄭曉時整理 我們大家都知道,社會上對中研院的期望很高。每年我到立法院 做施政報告或預算審查時,立委常會提出許多問題,以為中研院都 能幫忙解決。去年民進黨要刪減中研院預算一塊錢,但由於國民黨 的護盤,所以一毛也沒刪。於是今年開會時,國民黨立委就提醒我 去年是他們替我們爭了一塊錢。雖然在實質上一塊錢的意義不大, 但在政治上,一塊錢卻具有相當的意義。之後又有一些立委提出幾 項社會、政治方面的問題,例如建議中研院設計一部放諸四海皆準 的憲法,來解決目前憲政體制中雙頭馬車制的一些弊病﹔還有人建 議中研院設置犯罪防治研究所來改善嚴重的社會犯罪問題。由此可 見,社會對中研院的期待是很高的,認為中研院是國家最高的學術 研究機構,對於所有的問題應給予正確的答案。當然事實上並非如 此,我們所做的是學術研究工作,而非對於每個社會問題都有深入 的研究。不過,我們希望在學術研究的過程中,所得的討論、研究 成果能對整個社會有正面的意義,也許它只是間接的影響。但我們 都相信知識就是力量;我們有了知識之後,更應該用這股力量去影 響社會。 談到政治制度、民主和法治,對於身為科學家的我而言,比較關 心的是人和人之間的互動和整個社會的關係。以大氣中的氧和氮為 例,這些分子的運動是遵循微小粒子運動的規律,所以,科學家們 只要掌握它們彼此之間的粒子互動關係,就能由此微觀的現象推及 宏觀,進而準確地算出大氣的熱傳導等相關問題。同樣地,假使社 會上每個人的行為都有一些規律,或者人和人、人和社會之間的互 動也有規範,社會如何發展應該也能掌握。不過,有點很不相同的 是,在科學的領域中,每一個分子、粒子都是相同的,只要能掌握 其中之一的特性,就可以推算出其他的相關問題。但是人卻非如此 ,每個人都有差異性,每個人彼此間的互動關係也不同,所以從微 觀到宏觀,從個人到社會,這問題是很複雜的。雖然人具有差異性 ,但行為還是常常受到傳統歷史文化、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和約束 。如果我們的社會能就此方面制定一些法令制度,也許是憲法、政 治制度等,對人的行為做出規範,即時無法完全掌握社會的發展, 但至少能使它朝安定的方向邁進。 我們做科學研究的人所尋找的是客觀世界的運動定律,一旦找到 的話,所有的現象都可以掌握。但在人類的社會中,雖然有人相信 社會的發展是有其規律性的,但這規律和物質世界的規律是不相同 的。除非你是唯物論者,認為所有的上層結構都是由下層的運動所 規定,否則人的個別差異性是很難被否定。因此,唯有制定社會規 範來約制人的行為,才能掌握社會安定的誘因。現在我很好奇的是 :在民主社會裡面,應有何種政治制度或憲法、法律,才能使這群 不同文化背景但有相似價值觀念的人,在社會中和諧的互動、安定 的發展?我想這是很多從事社會科學研究之人的任務,當然這也許 比自然科學還要複雜。 談到社會科學這門學問,我就想到一個問題。我們既稱之為「社 會科學」,當然就是指這是一門「科學」,必須以科學的方法來研 究。最近一位美國密西根大學的David Singer教授來臺,在某大學 停留了數月,對我國的社會科學提出很深刻的批評。他發現我國這 群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生,雖然很聰明,但科學的素養很不好。我對 他解釋,因為這些學生在高中決定從事人文社會科學時,就把自然 科學給丟棄了;同樣地,學自然科學的人也是如此,忽略了人文社 會科學方面的學習。這是臺灣教育的弊病。Singer又談到他和許多 臺灣教授互動的感想,他覺得這些社會科學的教授很聰明,但可惜 他們也不懂科學,沒有用科學的方法來處理社會問題,如此要號稱 是社會科學,他感到非常不可思議。社會科學著重的應該是,如何 用科學的方法並將其運用到解決社會問題上,這是當前最重要的課 題。 兩年前一位Gell-Mann教授來找我,他因基本粒子的對稱理論得到 諾貝爾獎。原本是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但因為覺得在那裡和人文 社會科學的人交往的機會太少,所以就轉往Santa Fe設立了Santa Fe Institute, 使許多不同領域的人能夠深入交流。Gell-Mann教授 是學理論物理的人,但卻對語言、人類進化等問題有相當深入的了 解。他抵達中研院時,聽說這裡匯集了社會科學、生命科學、數學 、物理科學等各方面的人才時,非常地興奮,說他在尋找的就是一 個包含各個領域,而且彼此互動、學習來產生火花的研究機構。我 對他說,是的,中研院將來應會是塊肥沃的研究土地,但目前還不 是,因為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並不理想,大家常關起門來在自己的 研究室裡做研究,很少和周遭的人交流。 我很希望中研院的同仁,等院內的環境施工完成之後,可以走出 自己的研究室,在陽光下、樹蔭底、或是在咖啡廳內,彼此交流討 論,使得不同領域的學術有互動的機會。我們這裡有完善的資源、 優秀的人才,只要大家努力一定可以對社會做出相當程度的貢獻。 我知道今天這場研討會的主持人、報告者和評論者都是一時之選, 希望此次研討會有非常輝煌的成績,更高興看到各位在這裡討論政 治制度的理論與實際。謝謝各位。 1998年6月25日,於中研院社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