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剛度過七十週年的中央研究院—與周成功教授共勉— 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最近,周成功教授寫了一篇「為中研院成立七十週年進言」,對 中研院的關心令人敬佩,但文中所述,很不幸地對中研院有諸多誤 解,我們覺得應該澄清一下。 過去五年本院預算自八十四年度的3,306,022,000元至八十八年度 的4,506,151,000元,增加了36.3﹪。同一期間中央政府科教文預算 中的『科學支出』增加幅度為40.7﹪。整體而言,本院經費係與行 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中央政府科教文預算之成長同步發展,以配 合政府二十一世紀科技政策。再者,本院法定預算編列方式實因組 織任務不同而有異於各大專院校,而近年來政府將教育預算移置國 民教育,大學又逐年增設,以致大學預算呈現負成長。我國高等教 育的確有些問題亟待各界努力謀求改善,但這絕不是因中央研究院 的成長而犧牲了大學正常的發展。我們應該共同努力,爭取大學經 費在「中央政府科教文預算」中所佔比例的增加,而非希望或要求 中央研究院經費成長比例的降低。 本院各研究所(籌備處)與大學各院系所編列的預算基準不盡相 同,以本院經濟研究所與台灣大學經濟系為例,台大經濟系八十六 年度所分配之系研究經費為1,421,900元(支付一般零星耗材、文具 、印刷、郵資、網路使用費、辦公器具維護等費用),圖書儀器費 為1,421,900元,由國科會獲得之圖書經費為466,589元(此一經費 為系辦公室可支配之金額),合計3,310,389元,以專任人員三十三 人計,平均每人分配之經費約為100,315元。其他如召開國際研討會 、期刊印刷費、出席國際會議等,則專案向教育部或國科會等單位 申請補助。此外,個人接受之委託計畫係由計畫主持人獨立使用, 系方無權支配,因此不予計列。本院經濟所八十七年度預算數為 113,773,000元(含資訊設備),為求比較基準之一致性,應扣除人 事費用68,375,000元、基本行政工作維持費20,012,000元(包含大 樓水電清潔、電梯空調維護、國際會議相關費用)、業務費項下研 究助理薪資13,557,000元(本院非教學機構,無研究生可從事基層 研究工作,因此須仰賴大量臨時助理,以利業務之進行)、及邀請 國外訪問學人經費2,546,000元等項目,餘數9,283,000元,視為該 所研究人員可使用之研究經費。以現有研究人員(含合聘及客座人 員)五十二名計算,平均每人分配之研究經費約178,519元。以研究 經費總數而言,本院經濟所約為台大經濟系的2.8倍;以平均每人可 使用的研究經費而言,約為台大經濟系的1.78倍。如果將國科會等 單位對這兩個單位的研究補助包括在內差距就更小了,所謂本院經 濟所經費為台大經濟系經費之二十倍一事,顯與事實不符。 李院長八十三年回國後,為因應提升台灣科技研究水準,並充實 人文社會科學,藉以落實整體文化的發展,特向工商及社會各界呼 籲,籌集經費而設立「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由基金所得孳息, 補助與鼓勵自海外敦聘回國服務及已在國內努力奮鬥之各個專門領 域的傑出學術研究人才。李院長並以兩年多的時間,以教育改革諮 議委員會召集人的身份,從事教改工作。他除了為中研院學術研究 的發展盡心,也為國家學術文化的提昇出力,絕非如周教授所言只 是中研院的院長。 本院各研究所(籌備處)近年來研究發展成果甚為豐富,是國內 以最快速度追趕世界水準的學術研究機構。如物理研究所發展符合 重夸克對稱及相對論不變性的光沿模型,對研究強子及重夸克物理 有突破性的進展,並參與丁肇中院士主持的「太空反物質磁譜儀」 國際合作計畫,亦與美國費米實驗室進行CDF實驗數據分析,發現新 物理及新粒子跡象。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籌備處開闢使用世界級 天文台管道,進行尖端觀測,透過「台灣次毫米波陣列」,加強我 國天文研究的國際競爭力。分子生物研究所在高等生物發展遺傳、 轉殖基因實驗、植物分子發育、真核細胞之基因表現、神經分子生 物學及蛋白質/核酸的結晶構造研究等數項特殊尖端領域中,帶領 台灣研究風氣,並居領導地位;該所亦正式成立「小鼠基因轉殖與 剔除中心」,生產多種轉殖與剔除鼠品系,對免疫、神經、生殖等 研究,將有重大突破。生物農業科學研究所籌備處具體推動國家科 技發展策略,以有效從事中、上游科研工作,該處策劃並參與蝴蝶 蘭(花卉)、金線蓮(中藥)、重要豬傳染病(疫苗)等跨所、院 、部之國家型生技研究計畫。生物化學研究所成立醣蛋白實驗室, 指導各大學講授有關醣蛋白課程,協助解決相關實驗問題,並重建 台灣本土寄生蟲之基礎研究。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研究的「分子 光譜」所得到的光譜數據,是目前所公認為最準確而完整者,在文 獻上經常被引用所得到的某些分子光譜數據。該所也建造第一部掃 瞄式聚焦離子/電子雙束單槍系統,並完成建造在同步輻射中心的 「光電子光譜顯微鏡實驗工作站」,在化學動態學的領域已成為世 界最重要的中心。又本院為因應資料國際化之需求,有效達到資源 共享之目標,乃釋出研究資料,如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及電子版「 新四庫全書」資料庫之建置,調查研究工作室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 之建立等。今後中研院的改革將循序漸進,並將努力推動學術走入 社會,將研究資源與國內學術單位共用,學術研究成果與社會共享 。未來十年的重點發展,除提昇一般學術水準外,並將選擇數門學 科,發展為國際一流水準。 中研院的院士多數長期旅居國外,確是憾事。但有不少院士,在 過去十幾年來對中央研究院與國內學術的提昇確實有很大的貢獻, 也有不少院士與傑出的海外學人,回國加入中研院的工作團隊,為 這塊土地的進步奉獻心血。院士的選舉,過去由於院士人數太少, 及我國學術水準相對落後,確有不盡理想之處。但近年來,隨著年 輕學者的成長與國內學術的提昇,院士的選舉一直在改善中。這些 興革,局外人不易覺察,但得來的確不易。今年的院士選舉,是第 一次在國內長期工作的學者當選人數超過在國外工作者。本院無論 對院士選舉程序,及院士候選人資格與貢獻的討論,均力求嚴謹, 絕無換票等歪風。 中央研究院還有很多有待我們努力改善的地方,也希望大家能不 斷給我們督促,但請不要用「聽說」、「據聞」等缺乏根據的說法 來誤導讀者。我們需要學術界以更客觀、更科學的態度來提供更切 實際的建議,以做為我們改進的參考。這些事情是需要我們從事學 術工作的人共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