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隨筆◆◇ 溫文儒雅的物理大師-接待朱棣文院士有感 秘書組薦任編審 周淑慧 一九九七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院士來華訪問一事蘊釀許久 ,但始終處於「只聞樓梯響」的階段,最後終在院長力邀下,確定 於三月二十七至三十一日來訪五天。為善用朱院士寶貴的時間,我 們與國科會協調擬定出朱院士在華期間的行程,其中在台大的通俗 演講、赴太魯閣遊覽、網球敘等節目由本院秘書組負責協調安排, 因此我得以有機會與朱院士接觸,親炙大師風範,獲益良多,願藉 週報一角與大家分享。 朱院士的遠東之行由未婚妻珍菲特博士陪同,共停留日本、香港 、台灣三站,三地的主辦單位均願提供往返美國的頭等艙機票,惟 朱院士因頭等艙機票款過高,不願增加主人的負擔,自動要求改搭 商務艙,而且對在華的住宿、交通等安排均沒有特別要求,一切「 客隨主便」,使我們在接待作業上相當順利 我在三月二十八日上午赴朱院士下榻的福華飯店接他往台大演講 ,在此之前他已先在飯店接受僑委會頒給的一等華夏獎章。他顯然 對獲得這個頗像勳章的獎章相當興奮,在車上就立刻佩戴起來,並 說要戴著獎章演講,赤子之心令人莞爾,最後珍菲特博士笑著搖頭 表示不以為然,他才打消這個念頭。 台大的演講可以用「盛況空前」來形容,可容兩百五十人坐的應 力館演講廳爆滿,走道上都坐滿人,幾無立足之地,最後朱院士突 出重圍,步上講台,仍維持一貫的優雅從容。他在之前已知要進行 通俗演講,聽眾以大專學生為主,而且沒有翻譯,因此在開講前特 別表示會儘量講慢些,如果大家有問題可以隨時舉手發問。朱院士 雖然是以英語演講而且講的又是我根本不懂的原子與粒子的雷射冷 卻與捕捉,但是他的肢體語言豐富,用辭幽默、淺顯,加上投影片 與VCR 的輔助,我這來湊熱鬧的「門外漢」倒也能聽得津津有味。 演講中,朱院士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自信卻又謙虛的風範,他把 獲得諾貝爾的殊榮歸於和他一起研究雷射冷卻的團隊,並預言將來 還會有人因為研究這個領域而獲獎。不過,他勉勵年輕學子投身基 礎物理研究,必須是自己有興趣,並非為了要賺錢或得獎,如果想 賺錢的話就應去學法和醫。他並以自己為例說,他父親過去一直希 望他學建築,因為他不夠聰明,但他堅持物理才是自己的最愛,不 願放棄;而且直到自己發現以雷射冷卻減緩原子速度時,他仍不確 定這項技術能有什麼作用,他做這個研究完全只因自己有興趣。 「堅持理想」說來容易,卻行之不易。在面臨抉擇時,多少人能 不向現實妥協、不受名利誘惑呢?朱院士對學術的堅持固然令人敬 佩,但我更羨慕他能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能「做自己想做」 而且樂在其中。 在朱院士訪台的緊湊行程中,我們特安排他到花蓮太魯閣一遊。 這是此次接待工作中,最有趣的一部份,兩天的相處中,朱院士的 魅力展露無遺,難怪媒體會以「朱棣文旋風」來形容。朱院士原想 到了花蓮就可以遠離記者的鎂光燈,沒想到一出花蓮機場,一大群 當地記者就蜂湧而上,朱院士只能苦笑以對,但他還是很有風度地 接受訪問和拍照,此起彼落的鎂光燈好不熱鬧。媒體固然不放過朱 院士,當地的遊客也是熱情有加,令朱院士印象深刻。餐廳的食客 因朱院士應允合照,而響起一片掌聲;青年學生因得到其簽名,而 雀躍不已;年輕媽媽拖兒帶女的要沾一沾諾貝爾大師的福氣。最有 趣的是,朱院士穿著運動短褲遊太魯閣,與遊客拍照時,珍菲特博 士在旁邊若有所感地說:" Fortunately, you have good legs." 惹 來一陣笑聲。總之,朱院士所到之處,都可以聽到民眾說「朱棣文 ,朱棣文」,最後連不會中文的珍菲特博士都學會了叫朱院士的中 文名字了! 朱院士完全沒想到自己在台灣會這麼出名,他說自己在美國只是 尋常百姓,雖然獲得諾貝爾獎,但他執教的史丹佛大學校長也只是 辦了個reception聊資慶賀而已。朱院士說,他可以感覺出台灣百姓 不只知道他得了獎,而且知道他為什麼得獎,這令他很訝異,也了 解此地民眾對學術的重視。朱院士原本不太願意為人簽名,因為他 剛成為諾貝爾新貴時,美國竟有人兜售他的簽名圖利,但看到此地 人民的友善與熱情,也就欣然享受做名人的樂趣,而「簽此不疲」 了!不過,他總對前來的學生笑說,「你們要學物理,才能合照」 ,他對物理的熱愛由此可見! 回台北後,當天晚上的重頭戲,就是朱院士與院長的網球敘。這 場被媒體形容為「諾貝爾網球賽」的球敘,打來極為精彩,朱院士 先是和院長搭檔迎戰原分所孔慶昌教授與化學所彭旭明教授,之後 又單打統計所陳君厚教授,最後再和彭教授力戰院長與陳教授。雙 方你來我往,廝殺激烈,朱院士的球風頗似張德培,毫不放棄每一 個球。他的體力極佳,當天早上在太魯閣時已是又爬山、又健行了 半天,到了晚上仍能連戰三局毫無倦意。在一旁觀戰的珍菲特博士 對朱院士很有信心,說他一定能打得很好,不過她也看出,年輕的 陳教授在球賽中對朱院士多所禮讓。我在一旁看熱鬧,只覺院長殺 了幾個好球,朱院士救了幾個險球,陳教授球姿優雅,彭、孔兩位 教授球技了得,卻搞不清楚究竟比數如何?直到看報,才知到結果 是一勝、一負、一和。 朱院士事後說,他維持天天運動的習慣,舉凡騎登山車、游泳、 網球,他無一不愛。不過最近加州下雨不斷,他的網球疏於練習, 加上他都是在早上打球,故當晚打得並不好。然而他的拼鬥精神的 確令人印象深刻,也不難了解他對自己要求是非常高的,這應該是 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和朱院士相處的短短兩天帶給我相當的震撼。他親切的態度,一 掃我先前深怕他「難相處」的憂慮;他談話深入並能耐心傾聽,而 適時提出的問題,常能激發人進一步的思考;他平易近人,毫無學 術新貴的架子,使他深受民眾與媒體的喜愛;而他對學術的堅持, 更具知識份子的風範。我親眼見他穿著西裝,身背重物,堅持不麻 煩別人幫提行李;我想就是這種對他人的尊重,使得他更值得敬重 並成為學習的典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