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覽公告◆◇ 本月生圖美學空間-虞匱乏 展覽日期:1998年1月2日∼1月30日 展覽地點:中研院生圖美學空間(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 號)電話:(02)2789-9828 開放時間:週一∼週五(08:30∼21:00) 週六(08:30∼17:00) 週日(13:00∼17:00) 「人,想依靠什麼﹖人,又渴望獨立於什麼之外﹖」 這是楊鈺儀在一九九八年元月份個展「虞匱乏」的創作自述中劈 頭就問的問題。是集體的意識﹖是物質﹖還是尾隨無辜的物質而來 的權力﹖畫中的眼神似乎也在詢問著。 遊於其大力簡約的黑-白作品之間,享受著形式上帶著有如土、 風、水的衝擊。土性的重力將我們拉去,不同強度的風或拂或掠我 們的心靈,又,忽而如大水般襲來。 畫中的人物,以正面、側面、背面似乎正轉動交替著。尤令人印 象深刻的是正面佇立,省略頭頂的人形,其直視畫外的眼神,不容 許我們迴避。為何畫這麼多正面直視﹖ 「話說走在展場,經過一幅又一幅、一個又一個、一間又一間的 作品,就像一個人,獨自走在路上,家常便飯地像看路樹般瞄了身 旁的事,一切無緊要地止於眼睛。甚至行屍走肉般忘了自己的身體 。直到有人正面朝他說了什麼、要了什麼,才使他突然覺察到自己 。…」 我不喜歡逼得觀者冷漠的作品。一有機會,我便嘗試將時代在我 的感官裡留下的軌跡呈現,進而誘發觀者在探究那只輪子時,與我 的對話。」 生於六○年代末期成長於台北市的楊鈺儀,喜歡自助旅行,看不 同的人、生活。對於各式的異國風情十分著迷。並熱愛收藏與「人 」與「土地」有極親密關係的織品。經常沈浸於喃喃不知所云為何 、也不知那樂器如何運作的異國樂曲中。然而,從其言談中,不難 發現其對這塊島嶼的矛盾情結。 一九九一年在台灣師大以低調的互動裝置及複合媒、半立體作品 畢業。原本想出島繼續學習的她,在自省動機和立足點後,決定一 探過去全然不加以理會的「中國男性書寫形式」,以便進一步了解 中國文化的片面。這一涉入便有四載之久。她不以為意地說:也許 這是不想離開台灣太久的藉口吧。 「這島嶼的無序,隱藏著『物質』的共同目的。這目的就像黃金 那樣:可摸、可秤、可砸出一個洞那麼實在。物質,以其溫暖的屬 性召喚我。即使它沒有舒適的胸懷,我也忍不住投懷送抱」。 話雖如此,生活在這樣一個物質取向的環境,她也不願讓物質牽 著鼻子走。看著島嶼,她也擔憂「吸收力超強的台灣人,正被餵以 什麼樣的催眠藥,而我們又會反映給整個社會什麼樣的未來﹖」 以一種調侃的語氣,她談道:「在現實的誘導下,意識或下意識 地以『能不能吃、有沒有錢』來做衡量,成了我們最常態的精神活 動。跳出這個範圍,人家便說你唱高調、不正常。理所當然地『認 真遊戲、忠於玩耍』的各項我看來相當珍貴的行為,往往被指為不 事生產。可悲地這些行為,一不小心,就被『有路用否』這個巨大 黑洞給吸吞了,成了集體意識循循善誘下的犧牲品。並且讓無辜的 物質背負了惡名」。 「有沒有不停看錶的習慣,即使在沒有時間表的情況下﹖」她反 問道。 「這些走得很快,眼底映著遠景光輝的人們,總讓我想起愛麗絲 夢遊仙境中那隻怕被女王責罵的兔子。沒有時間問為什麼,我們也 被制約地向行進人群的背影快步趕去,並從中消失。有時,我也發 現自己身在其中。苦苦追逐的辛勞不能遮掩慌忙起跑的窘態-有了 小孩,卻發現自己尚未脫離子宮。」 對於這一切,她的想法是:我們並非沒有自覺。只是在追逐過程 已付出很大代價,僅能無奈地讓手中的具體利多巧飾慣性,故意忽 視握於掌心以外的一切貧乏。 「利用剪輯,我讓影像參與不同的敘述…」 如同她自己所講,其畫作像一則故事般展開。逐畫地,我們接近 了此次敘述的尾聲。映入眼底的是一些獨自翱遊,不理會山高谷深 ,自得其樂的雜耍人。她們已甩開催眠引力,重獲童稚時的自在與 輕盈。 「…我嘗試進化出良好的精神彈性,隨時脫離經驗重力,八方地 悠遊觀賞自己,和自己的處境。…」 她,楊鈺儀,作品製作者,這些是其心中一部份的風景。「希望 ,我所記錄的,不完整的足跡與觸覺,能讓你蟄伏心中已久的這些 、那些,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