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研究站簡介◆◇ 「中央研究院臨海研究站」簡介 座落於宜蘭礁溪之臨海研究站用地(金車企業捐贈),動物所已在 今年七月完成土地變更與產權移轉手續,並於九月五日舉行捐贈儀 式。動物所針對發展海洋生物技術與海洋生物資源之研發工作,也 完成研究站的初步規劃,預計明、後年編列預算動土興建。規劃委 託沈愷建築師事務所進行,主要設施佔地一千一百坪,另留二千坪 綠地。建築物本體包括生理生化實驗室、精密儀器室、基因轉殖室 、魚病實驗室、資源生態實驗室、無特定病原菌種魚種蝦池、宿舍 以及戶外魚池。臨海研究站距離海岸三公里,現有宜蘭縣政府設置 輸送管線,供給所需之海水。未來研究站之研究將以海水性生物為 主,海水引進後,將進行過濾、殺菌、調溫等處理。使用過之海水 或經純化回收系統再循環利用,或消毒、除污處理後排放。實驗室 之設計將參考歐、美、日先進設計,做進一步細部規劃。 臨海研究站未來主要提供本院生命科學六所使用外,也開放給國 內外學術研究機構及學者申請使用。設立此臨海研究站之目標如下 : (一)利用其臨海環境,對生物樣本及海水取用及飼育之便利,可 開展許多以海洋生物為材料之生物技術、基因轉殖、病原檢測、病 理分析、胚胎發生、生理生態、系統分類及演化生物方面之研究工 作,以促進生物技術產業之研究與海洋生物資源之開發、利用及保 育工作。 (二)本院籌備中之生物農業科學研究所其五個發展項目之一即為 水產。由於農業生物技術發展極需空間發展,尤其在發展魚、蝦等 海水性養殖物更需臨海研究站做長期育種及田間試驗。 (三)可適時提供動物所或中研院其它所同仁現有若干主題計畫研 究所需之育種、保種、動物實驗、觀護、與野外調查等功能,譬如 「基因轉殖魚類研究」、「台灣海域生物多樣性變遷之機制研究」 及目前動物所與生化所合作關於鱟血液的主題研究計畫。 (四)提供中研院同仁或院外合作單位一處臨海之試驗研究場所, 可供長、中、短期研究、調查或監測當地陸海域動物之個體、族群 、群聚及生態系等研究所需。 (五)可與當地縣政府或民間之科教研發單位或民間之產業界密切 配合,相互交流合作,使動物所之研究工作可以更深入民間基層實 際去發掘與協助解決一些研發技術或環境評估方面的問題。因此設 立本研究站除具學術研究功能外,亦間接協助當地文化、社會、經 濟方面之發展,為中研院學術研究「走入社會」另一項具體的實踐 。 預期未來使用研究站之研究計畫有: (一)海洋生物技術之研究 1.基因轉殖魚類研究 2.魚類生理生態之研究 3.淡海水養殖魚蝦貝類病原體之研究 4.農業生物技術田間試驗  5.生物醫學實驗動物研究 (二)海洋生物資源之研究 1.海洋生物或漁業資源之調查研究 2.生物多樣性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