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隨筆◆◇ 觀“觀猴人”有感 動物研究所助研究員 吳海音 前言 原本想在週報中介紹我研究十年的臺灣獼猴,或是我的研究心得 ,但在寫稿的過程中,這些年來在野外追猴觀猴之際所遇到的幾個 場景,一直出現在腦中。其間的對比,似乎反映著這十年來社會大 眾在生活態度上的某些轉變。描寫這幾次的際遇,也可略為介紹研 究動物生態及行為的人在野外的工作情形。因此決定將文稿由觀猴 心得改為觀“觀猴人”的心得,至於有關臺灣獼猴的種種知識及故 事,或許等下一次吧。 第一幕,墾丁 1985年,我正在墾丁國家公園的一片原始林中,追蹤觀察一群野 生的臺灣獼猴,為碩士論文搜集資料。某日清晨,為了瞭解研究區 鄰近森林中其它猴群的分布情形,我拐到墾丁森林遊樂區裡四處逛 逛。在觀海樓旁的樹林中,找到了一群的猴子,牠們正在步道旁的 樹上吃著榕果,享受遊樂區開門前的清靜,我則斜靠在步道盡頭的 樹幹上,一面用望遠鏡觀察牠們,一面記錄著牠們的行為。 一陣嘻笑談話聲傳來,一家趕早入園的遊客從步道的另一端走了 過來。這群獼猴不愧是在遊樂區裡討生活的,面對接近中的遊客, 不是倉惶逃跑,只是停止了吃食的動作,老神在在的坐在樹枝上, 等著遊客通過。這一家人吱吱喳喳的一路走來,絲毫沒有察覺周圍 的猴群及路邊樹蔭下的我,當然也沒人發現爸爸頭上不到一尺處, 有一根擺動著的猴子尾巴。當他們發現一個身著暗綠衣服的人對著 他們的頭頂猛看,並不時低頭記錄時,才莫名其妙的回頭看一下。 小朋友叫了一聲“啊!猴子”,父母則淡淡的回一句“動物園裡沒 看過啊”,就拖著小孩走開了。 第二幕,香港 1992年春節,我與先生同返香港婆家過節。我一直在臺灣研究臺 灣獼猴,對於其它靈長類的知識都來自於書本及文獻,沒有機會親 身觀察研究,因此若有機會出國開會或訪問,我會設法看看當地的 靈長動物,不管是野生的或是在動物園裡的。新界近郊的郊野公園 ,有不少野生的猴群,這裡成了我每次赴港必訪之處。 一天下午,我們沿著小徑深入遠離公路的樹林,遇到一大群的獼 猴。群中一至三歲的小猴們,正把握日落前的數十分鐘,在樹冠層 中玩耍嬉戲,母猴們則在枝間相互理毛。我們席地而坐,觀看著猴 群的居家生活。 天色漸暗,猴子們發出一陣“嗯-,嗯-”的叫聲,開始往過夜 的地方移動。我們利用牠們從小徑上樹頂通過的機會,想算清楚這 群猴子有多少隻。此時背後傳來一陣窸簌聲,好像有人過來了,但 因我們忙著用望遠鏡找尋計數猴子,無暇回頭一探究竟,只好暗自 禱告能在猴群被來人驅散前數個清楚。過了近十分鐘,一直不見來 人通過,猴群從容的往山谷另一端走去,我們則數到了超過30隻的 猴子。放下望遠鏡,這才發現身後有一位帶著一隻大麥町犬的外國 人,一聲不響的站在那裡。他看我們停止了觀察,才微笑著點個頭 ,帶著狗,慢跑下山。 第三幕,新中橫公路 1995年秋天,我在玉山國家公園境內的新中橫公路沿線,研究臺 灣獼猴的食性及族群生態。每天清晨,我們沿路步行,找尋在公路 附近活動的猴群,並設法追蹤觀察。 一天早上,一輛緩慢行駛的九人座車,往我身旁靠了過來。開車 的中年人及車上的幾位小朋友探出頭來,滿臉期待的問“你是不是 在看臺灣獼猴?在哪裡可以看到臺灣獼猴?”。指點了幾處較常有 猴群出沒的地點後,我繼續往前走。 在石山工作站前,先行的助理坐在路邊,對著一群獼猴邊看邊記 。這群猴子一大早就在停車場邊的松林中出現,又到草地上大嚼白 花三葉草,助理已經觀察牠們快兩個鐘頭了。一輛輛的大小車輛由 阿里山方向開來,車上的人順著我們的目光,發現了在路邊吃草的 臺灣獼猴,停車下來,興奮的衝向猴群。大部份的獼猴連滾帶爬的 奔下路旁的山坡。幾隻大膽的年輕公猴爬到路邊的樹上或告示牌上 ,居高臨下的看著下面的遊客。在這些遊客中,有的人拿著香蕉, 跳著要餵猴子;有的撕下一塊塊的麵包,奮力向猴子擲去;還有些 人在路邊的護欄上放上一排的水果。這時又來了一整隊的遊覽車, 司機用麥克風向爭相下車的人們吼著,“來看猴子!真的野生猴子 !”。仍然傻傻坐在路邊,舉著望遠鏡的我們,只好無奈的在筆記 本上劃個句點,結束觀察。 結語 至今我仍不解墾丁那家人的反應,是他們常常看到猴子?還是他 們對自然界的生物沒什麼興趣?不過這的確是當時一般民眾對本土 生物及生態的反應,他們可能會花錢到非洲去看獅子、大象,到澳 洲去抱無尾熊,但他們卻不知道也不在意臺灣有哪些野生動物,不 知道野生動物與動物園中的動物有何差別。而這種對周遭環境及事 物的冷漠,又何僅止於表現在對野生動物的態度上? 但由墾丁冷漠的一家人到玉山上興奮的群眾,我發現這十年來臺 灣的人對本土事物認識及關心的程度,的確提升了不少,但所採用 的態度卻仍過於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別人及其它生物的尊重。不 知道哪一天我們能在身邊看到香港那位先生的舉止,那或許是祥和 社會來臨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