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心得◆◇ 可以長期預測地震嗎? 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錦華 自古以來,預測或預言未來事件的發生,一直是很多人的所愛。 對於生存在地震活動頻繁以及曾有大震災記錄的地區(譬如台灣地 區),地震預測就十分引人注意。這可由在今年三、四月間,媒體 連續報導花蓮地震預報事件(一次錯誤的預報)可見一斑。過去幾 十年間,中國大陸、日本、美國都曾投入大筆經費和人力從事地震 預測的研究,但很不幸效果都不理想。除了一九七五年發生於中國 大陸東北之海城地震可算是預測成功的例子外,其他所曾經預報的 地震都失敗。同時許多引起大震災的地震,事前都未引起注意,而 且有些還發生在事前被列為次要危險或不危險的地區。總之,地震 預測的研究是在瓶頸的階段,地震學家仍有許多工作要做,還有很 長的路要走。 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預測就是氣象預報。氣象學家比較幸 運,在某種程度上天氣變化是可以直接目視。除了傳統的觀測儀器 外,他們還可應用二十四小時掃描大氣層的人造衛星監測系統,這 樣不僅可以目視,而且有很好的「視力」(立體及大範圍)。然而, 地震卻發生在地下較深處,而且震源區的範圍往往在數十公里以內 ,同時地下構造又不能完全的了解,再加上缺乏「透地雷達」以二 十四小時掃描地下,地震學家就無法正確地掌握未來地震的位置, 以便進行密集觀測,尋找中期及短期前兆。此外,以目前的狀況而 言,所預測之地震的發生時間僅可以有正負三天的誤差,而位置則 需在三十公里以內,這樣才能將誤報所造成的社會不安降到最低程 度,但這不是很容易的事。 雖然有上述的種種困難,地震學家仍然努力嘗試,推測未來可能 發生大地震的位置和可能時間。這種推測通常是利用過去的地震資 料,以及依據地震學和統計學的學理來進行。在進行這類研究前, 必會面臨到至少兩個問題:(1)地震活動是否有週期性?答案若否, 則無法利用已有的地震記錄,以準確推測未來的地震活動;(2)已有 的地震資料是否足夠和可靠?答案若否,則很難進行長期預測。第 (2) 項因素基本上受限於研究地區的背景條件(譬如是否有長期地 震觀測資料和歷史文獻),而可能無法進行。但是第(1)項則可一方 面在具有長期地震資料的地區,進行資料分析;另一方面則可從事 理論的探討或實驗室模型的研究,以瞭解問題。 筆者自一九八二年八月到本院地球科學所工作,在前七年間主要 從事地震活動之觀測和研究。在這期間,也曾利用台灣地區的地震 資料,探討地震預測的可能性。筆者自己及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 ,基本上均顯示一項不受歡迎的結論:地震活動沒有顯著之週期性 。此外,自從一八九四年日本地震學家大森(Omori)教授提出隨冪 函數方式減小之地震餘震個數之公式後,其他的地震學者(包括筆 者本人)又找出多個有關地震之大小、時間、空間和波譜分佈之冪 函數關係式。這些觀測結果均顯示:地震源之力學作用或斷層之物 性分佈應具非線性或複雜性。因此,傳統之簡單的錯位( Dislocation)和裂隙( Crack)模型無法完全說明這些觀測結果, 發展新的理論模型是必要的。 在一九六七年,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的納伯夫(Knopoff)教授和 他的博士後研究人員巴芮吉(Burridge)博士,就提出一個一維的 動力格點模型,以描述地震斷層作用。但由於計算機之記憶空間和 計算速度的限制,以及大部分震源力學者著重於錯位和裂隙模型的 研究,這個模型在一九八七年以前並沒有受到重視;但在一九八七 年後,此模型被廣泛地引用於研究地震和統計物理學上的若干問題 。此模型不具顯著的特性長度,十分適用於探討自組臨界化( Self-organization Criticality)的問題。因此,本模型除了用於 動力模擬外,也應用於胞元自制化的模擬。但必須說明,仍然有許 多學者還是利用準靜態力學來模擬地震。 這個一維動力模型其實十分簡單,基本上包含介於兩塊相對運動 之板塊間的一連串格點,而兩格點間及每一格點與板塊間以彈簧相 連接,同時格點與板塊間存有一隨速度和狀態參數變化的摩擦力。 摩擦作用是本模型中主要的非線性項;而靜摩擦力的分佈亦可考慮 為非線性函數。只要計算機的能力允許,格點的個數可以非常的大 ,因此本模型具有模擬非線性和複雜性現象之雙重功能。 筆者於一九九○年九月,在國科會資助下,問學於納伯夫教授, 以研究地震源的動力過程。數年來,筆者在這課題上發表九篇有審 論文及四篇會議論文,相當程度地探討該模型本身之特性,以及模 擬數個地震的冪函數關係式。在筆者所得到的多項結論中,一項與 本標題有關的結論為:在一般接受的震源參數值範圍內,地震活動 並沒有週期性;當然對於某些數值的而言,模擬結果可以出現週期 性。前者與觀測的結果十分一致。同時,另外一些從事動力學模擬 和準靜力學模擬的學者也得到相同的結論。 雖然上述的地震觀測和理論分析較不利於長期地震預測,但筆者 仍然認為長期地震活動之研究是有正面意義。從長期的地震活動之 研究,我們雖然不能宣告某地區之地震週期為若干年,但至少可以 提供用於判斷未來發生地震的可能性之依據。對於較淺層的地震而 言,中、短期的地震預測仍然是可能的,值得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