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文◆◇ 假如院區變成植物園 *本專欄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今年十月中旬,筆者走訪大陸中科院位在廣州的華南植物所和在 昆明的昆明植物所。走在園區裡,深深地被廣闊、幽雅且安靜、毫 無車馬喧闐的植物園環境所吸引,不禁向同行的老友周成功兄(台 北榮總醫研部研究員)說:如果中研院的院區變成植物園,則一定 會有大事要發生!回到研究院後,這種『院區變成植物園』的想法 久久不能退去,遂以此問及多位同仁。在獲得回響之餘,願公諸週 報,請大家評一下這狂想的可行性。 話說院區變成植物園,心想這時可能會有的光景。院內只聞花香 鳥語,不再是車聲混著污濁廢氣。三兩學者們可以不分老幼,悠然 行在寬敞的林蔭大道上或駐足在老樹下討論天下學問;還不時可以 仰望巍峨樹林,讓思想奔馳在林間。我們往返各所處及活動中心時 ,不用來去匆匆地逃避烈日的肆虐或是鐵甲蟲的威脅。再者,院區 變成植物園,院區很自然的成了活的植物種源庫。也就是說我們身 邊就垂手可從這豐富的植物種源中間擷取材料,進行各種生命科學 的研究。樹木花草多了,自然動物就可以多起來,因此連帶地動物 學的研究也方便起來。台灣位置得天獨厚,真有新中原的無限潛力 。面對中國西南與南洋群島豐富的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尤甚),以 中研院的地理位置與目前的經濟能力是可以做些貢獻的。一方面把 院區經營成植物園,展現並保存了我們周圍的動植物資源;同時, 強化對自然資源的研發能力。如此,中研院是有條件發展成為亞洲 ,甚至全球舉足輕重的自然資源研發中心。 我們大多有走進台北植物園或墾丁植物園的經驗,那應是愉快的 。同仁若有機會前去台南善化的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一趟,一定 會驚見這個僅有二十幾年的新國際機構,即使是在夏日午間,行走 其間也能有清爽之感。引用這例子,旨在說明前述狂想的可行性。 筆者呼籲院區內:減少柏油路面積;馬路兩側不停放車輛;大量增 加人行步道及花草樹木綠地。期盼有一天,中研院不再是一座由數 百乃至上千輛汽機車遍佈的大型水泥叢林,而是一個植物園。不再 是一眼望去盡是灰灰的、令人刺眼的水泥路面,其上也沒有停放著 隨時可能呼嘯的汽機車。乃是一所學術活絡並育有豐富動植物的園 莊式的研究中心。 中央研究院遷來位處亞熱帶的台灣,已有約四十年歷史,理當有 些大樹可作為院史與時間的證物,且應有具亞熱帶特色的研究成果 呈現給世人。可惜,我們院區看起來像是新興社區,規劃才剛起步 。李院長早有藍圖,希望全院有系統地予以綠化,各單位也正大力 配合之中。筆者想說的是:綠化的同時,若能配合並有計畫地把我 們四周的豐富物種引進院區,則院區成為植物園之夢近矣!走筆至 此,要癡癡的說:不怕慢只怕站,中研院,加油! (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馮騰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