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簡介◆◇ 應用遺傳工程技術改造綠膿桿菌外毒素A為具醫療用途之蛋白質 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昭蓮,專研遺傳工程,其研究計畫「應 用遺傳工程技術改造綠膿桿菌外毒素A 為具醫療用途之蛋白」,獲 國科會八十三年度傑出研究獎,該計畫主要研究成果發表於 1992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Vol.267, pp24034-24040)。 未來三年,黃先生除繼續綠膿桿菌外毒素A之研究外,並希望拓展現 有之理論及技術,發展出抗病毒或抗癌藥物。下文為黃先生對其研 究工作的簡介。 因緣際會,留美時投身綠膿桿菌外毒素A(Pseudomonas exotoxin A,PE)的研究,綠膿桿菌外毒素 A 係由綠膿桿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所分泌之一種非常毒的物質。其殺死細胞的機制是先 與細胞表面之(α2 -巨型球蛋白/低密度脂蛋白(α2 - macroglobulin/LDL)之受體( receptor )結合,再藉由受體誘發 的細胞攝粒作用( 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進入細胞內 ,經由移位作用( translocation)進入細胞質(cytrosol),然 後將菸醯胺核酸( NAD~T110S2;+~T94S0;)分子之腺核甘雙磷酸核 糖基(ADP-ribose)轉移給蛋白質合成所需之延長因子-2 ( EF-2 ),使細胞內蛋白質合成作用受抑制而導致細胞死亡。 有幸在 Dr.Ira Pastan 的指導下完成了綠膿桿菌外毒素 A 構造 與功能關係的研究。確認綠膿桿菌外毒素 A 在區域Ia (氨基酸1 至252 )係受體結合區,區域II (氨基酸 253 至 364 )係移位作 用區,部分區域 Ib(氨基酸385至404)及區域 III(氨基酸 405 至613)為腺核甘雙磷酸糖化作用區。回國後,即延續這些研究成果 ,將綠膿桿菌外毒素A 改造成只專一殺死過量表現表皮生長因子受 體(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的癌細胞;或將其改造 成運送蛋白進入細胞之運輸器,做抗病毒或抗細菌感染之疫苗;或 改造成運送DNA之運輸器,以解決目前基因療法(gene therapy)將 DNA 送入活體細胞之困境。 在改造綠膿桿菌外毒素 A 為具專一性的抗癌毒素研究上,本實驗 室已成功的改造了綠膿桿菌外毒素 A 為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專一性 的毒素,並且在細胞實驗中證實其效果顯著,目前正致力於動物實 驗,希望這些研究成果能有助於癌病治療。基於表皮生長因子和其 受體結合的能力會影響含表皮生長因子之融合毒素殺死癌細胞的能 力,因此本實驗室和龔行健教授合作,在融合毒素的表皮生長因子 做點突變(point mutation),然後檢驗這些融合毒素殺死過量表 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之癌細胞的能力,以檢驗突變點是否會影響表 皮生長因子與受體結合的能力,此研究之充分推廣將可簡化研究任 何ligand之構造與功能之關係。這部份的研究成果發表於 1992 年 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Vol.267,pp24034-24040), 本人是因為這篇論文得此次國科會傑出獎的肯定。未來三年,本實 驗室的工作,將致力於應用綠膿桿菌外毒素 A 之結合區與移位區作 為輸送蛋白,DNA 或RNA 之工具,預期藉由毒素之結合區與移位區 輸送病毒蛋白或抑癌蛋白到標的細胞內,以做為抗病毒或抗癌之藥 物,或輸送特定基因至標的細胞以達基因治療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