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活史料的採集──近史所的口述歷史訪問工作 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史小組秘書 沈懷玉 近史所口述歷史小組提供口述歷史訪問是近史所在資料採集上的 一個特殊工作。 口述歷史是以訪問方式,紀錄受訪者之自述,俾做為歷史研究之 用。近三十年來已漸成為國內外史學家和學術機構蒐集現代史資料 的一項重要工作。研究任何歷史都需要參酌多方面的史料,口述歷 史即是其一。文獻、檔案、實物、遺蹟等史料,固然能協助史家了 解史事之大要,但為了進一步洞察歷史真相,當事人的口述亦可加 以參證。加之,文字性等史料,易遭破壞損失;當事人也未必都將 其經歷紀錄下來,因此在當事人對自身親歷,所見所聞,記憶猶新 之時,經口述筆錄,對研究而言,便具有特殊的價值與意義。近史 所口述歷史的訪問,早在胡適院長時代即由郭廷以所長規劃展開, 迄今已三十五年。其早期工作,近年發展特色,及未來發展方向概 略如下: 一、早期工作 近史所在創所籌備期間,即已注意及口述歷史對現代史研究之重 要性。尤其民國以來,歷經民初軍閥割據、北伐、抗戰,以至政府 撤退來台,散失的史料不可勝計。不足之史料,需參證口述歷史之 處甚多。民國四十八年十月,在院長胡適之先生的支持下,首任所 長郭廷以先生開始籌辦口述歷史,訂定「民國口述歷史訪問計劃大 綱」,訪問對象是與民國軍政、外交、文教、經濟、社會直接有關 之重要人物。十二月十七日正式進行訪問,聘請史學家沈雲龍先生 負責主訪工作,第一位接受訪問的是傅秉常先生。 四十九年九月,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計劃(Columbia University Chinese ~I;Oral ~I; History Project)合作兩年, 工作範圍擴大。五十一年起,再接受美國福特基金會兩期十年之資 助;至六十一年九月,由於近史所財力有限,遂暫停訪問。十二年 又十個月之間,參加訪問及紀錄者有二十二人,共訪問六十九人, 其中以軍事將領居多,黨政、外交、交通、財經人士亦有應訪者, 成稿五百萬餘言,另蒐集回憶錄、年譜、函札、日記等資料五十八 份,均有助於同仁之研究。 二、近年來的發展特色 七十三年元月,近史所成立口述歷史組,展開第二階段的訪問工 作。七十五年以後,並開拓了新的訪問領域,訪問對象擴及醫學界 、科學界、藝術界、企業界、女警界、華僑界等;同時配合同仁之 研究專題,重視對相關人物作專題訪問。如研究醫學史,訪問魏火 曜院士等醫學界人士;研究地質學在近代中國的發展,訪問阮維周 院士;研究抗戰時期的國軍人事、台灣建軍等專題,訪問羅友倫將 軍、孫立人將軍及其舊屬相關人物等;研究台南幫企業集團,訪問 吳修齊、高清愿等企業界人士;研究家族史,訪問板橋林家林衡道 等知名人士;研究華僑史,則至菲律賓等地訪問華僑界重要人物; 研究日據時期台灣的職業婦女,則訪問日據時期畢業於高等女校的 女性;研究二二八事件,則訪問二二八受難者與見證人。 開拓新的訪問領域;重視專題訪問,以配合同仁研究專題需要; 及重視戰後台灣重要人士之訪問,是近年來近史所口述訪問的特色 。 自七十三年恢復訪問迄今十年來,計有二十四位研究人員參與訪 問,先後有二十五位紀錄負責整稿及校對,共完成六十一人之個人 事蹟訪問,六百五十人之專題訪問,其中以「二二八事件」約三百 五十人,海外華人九十四人,孫立人案七十四人居多,計成稿約八 百萬字。 此外,近史所並積極推動國內口述歷史的發展。八十年,由近史 所主辦口述歷史會議,邀請國史館、中國國民黨黨史會、國防部史 政局、台灣史田野研究室、空軍總司令部暨空軍官校、省巿文獻會 等機構與會,交換心得,協調訪問對象,使口述歷史有更好的發展 。此會自近史所籌辦以來,迄今已召開了三屆,第四屆將於今年十 二月舉辦。 三、近年來的訪問成果與未來之展望 近史所之訪問紀錄,於六十九年經受訪者同意後,自七十一年出 版國內第一本口述歷史──《淩鴻勛先生訪問紀錄》以來,迄今已 出版有關軍事、政治、黨務、外交、文教、財經、交通、農業、工 業、企業、科技、醫學、護理、家族史等口述歷史叢書五十三種, 及口述歷史年刊五期(其中三、四期係「二二八事件」專號,第五 期為「日據時期台灣人赴大陸經驗」專號)。這些出版品,中央日 報長河版並擇精彩部份轉載,頗受各界重視與好評。 此外,所徵集之史料部份,出版口述史料叢刊一種,及徐永昌、 王世杰、丁治磐日記三種。眾所周知,歷史的見證人都會衰老物化 ,從事口述歷史訪問工作,就是為了搶救活史料,因為「今天不做 ,明天便會後悔」!近史所的這項工作,~I;在陸續結合國內外各 學術機構共同推動之下,相信能為各階層人士,留下深入而忠實的 紀錄,以供研究之參考。同時加強專題訪問,使同仁的專題研究更 能周延,亦將有助於推進歷史學之社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