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文》 台灣文化研究 *本專欄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一談起〞台灣文化〞,有不少人一定會開始漫罵想把學術泛政治 化。不是的。我本人是學數理科學的,而數理科學完完全全是國際 性的。物理沒有中國的物理、台灣的物理或美國的物理之分。但即 使是物理研究也避免不了考量國家經濟能力及人才資源或甚至於地 方科技發展的需要來作為選擇研究題目重點。文化更脫離不了地方 色彩。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迥然不同,西藏文化又與中原文化不同 。就是中原文化、北京文化也與台灣文化不一樣。也因為每一個地 方都有其特有的民俗習慣與文化色彩,文化研究才特別有價值,人 類生活才多彩多姿而不顯得單調。台灣由於其孤立的地理環境及複 雜的歷史與政治背景,必然已發展出其特有的文化色彩。 在荷蘭佔領時期,中西文化開始在台灣有了接觸。滿清時期,台 灣只是化外之地卻建造了中國最早使用的鐵路。日據時代,日本政 府為了把台灣皇民化,台灣文化被欺壓更是很自然的事了,在這種 環境下發展出來的地下文學與藝術就大半充滿了民族情懷。國民政 府遷台,為了製造反共思潮與反攻大陸情緒,政府當然大力提倡大 陸文化。也許,有地方色彩的台灣文化只好走入地下。現在這些因 素都已不再存在,從事台灣文化與藝術工作的人也不必怕淪落為第 二級公民。被壓制了一百年左右的台灣文化現在應該可以自由自在 地發展。但另一種文化心態卻又在形成。由於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受 到孤立與壓制,台灣正在加速推動民主化與經濟發展,以祈求國際 的認同。賄選及肢體衝突可能是民主化過程中比較短暫的成長病症 ,但不顧自然環境的破壞及社會成本的付出,而一昧地發展經濟並 向國際社會誇張經濟成就,卻會對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造成久遠的傷 害。不管如何,在最近十年應該是研究台灣文化的最佳時期。不只 可以把以往的地下文化發揚光大,也可以把現在社會的走向及文化 心態做深刻的分析並提出警言。我希望政府及中研院在推動南向政 策及東南亞研究之前,先支持並做好這方面的研究,使將來十年成 為台灣文化研究的鼎盛時期,也希望台灣文化能成為中國及世界文 化資產中不可忽視的一部份。 (本院院士、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鄭天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