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花路入溪口─簡介本院的「台灣史研究」─ 週報特約採訪 詹素娟 在台灣社會一片尋根、探索本土歷史的熱潮中,「台灣史」作為 一個學術的範疇,較諸其他學門和研究領域,更為大眾矚目。由於 本院的學術研究,原有帶引全國學術發展、提昇研究水平,並以學 術成績回饋社會的責任;如此,在「台灣史」的門欄之前,本院相 關研究未來的發展脈絡為何?研究現況如何?廣受社會人士的關注 與討論。本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的成立,即為學界因應社會脈動 的著例;只是,水面波瀾下的洋流、動力,卻在一片喧囂中為人所 忽略了。事實上,在舉世投來期許的視線之前,本院人文各所的歲 時記事,早有許多研究者在不同的時空段落中,努力耕耘;在「台 灣史」這個領域裡,各學門自有璀燦。 本文由於著眼在人文性的「史」之意涵上,遂不得不縮小視距在 具時間縱深的研究範圍;人文各所內,有關當代台灣政治、經濟、 社會、法律、心理等的研究,便不在本文一體報導。此亦因上述的 研究成績,實應另文,始能涵蓋。 本院目前幾個人文性研究所,或多或少,都對台灣史的研究有所 著力。以下逐一概述: 翻開民族學研究所的出版品目錄及簡介,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創 設於一九五五年的研究所,可謂本院最有系統對台灣社會從事各種 研究的機構。該所於籌備處初創的第一個十年內,即專致於台灣土 著諸族社會文化的調查與研究。在當時交通不便,人力、物力艱難 的情形下,研究人員入山林、訪海陬,從事實地的田野調查,所記 錄的各種素材,為日後人類學者的進一步研究,奠下豐富的資料基 礎。繼而,在一九六五年後,更拓展其研究領域至台灣的漢人社會 ,並持續到一九八○年代的五年發展計畫,結合全所的人力,大規 模探討台灣地區的發展。該所將台灣全島分為台北、新竹、彰化、 嘉南、屏東、宜蘭、東部縱谷及海岸平原八區,詳細探討各區域內 漢人的拓展過程,以瞭解整個台灣漢人社會文化結構與變遷的模型 。此一研究,廣泛利用地方志、族譜與古文書;尤其在竹苗地區發 掘多達二千多件古文書(民間保存未發表之各類契約、丈單等原始 資料),數十本清末糖●經營帳冊、祖公會會份簿帳冊,及從土地 改革館搶印出來的大批日本時代新竹州土地申告書等等,可謂研究 台灣地方拓墾史、漢人宗族的極珍貴資料。 民族所長期來以台灣為研究對象的傳統,研究人員以研究帶動田 野資料搜集的策略,使該所圖書館擁有異常豐富的台灣研究資料; 一九八七年,該所且專以「台灣研究資料」為題旨,以專刊丙種形 式,出版藏書目錄,與學界同好分享。 歷史語言研究所現有分組中,以語言學、考古學、人類學三組, 與台灣史研究關係最為密切。 語言學組所從事的「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研究」、「南島語族 語言研究」,一方面廣泛搜集閩、客、土著諸族的語彙、語音、語 法、歌謠、傳說、諺語等語料,一方面進行專業研究,已撰述甚多 論文。以南島語而言,由於研究者少,而其保存並發揚土著文化的 意義甚要,對台灣土著民族保留母語的心願,頗具促成之效;而無 論何種語言,由於語言學者的調查、研究,亟需報導人、發音人, 始能藉實際的田野調查,獲取基本的語料,而使研究更有所成。這 些來自田野的第一手資料,加上語言學家的研究,遂使我們對台灣 歷史上的社會大眾、常民生活,得有更深入的理解。 每逢豔陽高照的日子,傅斯年圖書館前的空地,總是鋪陳著一匣 匣的木盒,裡面則躺滿了已經清洗乾淨的陶片、石器;這些引人注 意的物事,正是考古館的寶藏。不錯,台灣確是一個史前文化物質 遺存極為豐富的地區。考古學者的研究範疇就是台灣,他們對台灣 的熟悉、瞭解,已經到了寸土絲縷都難逃法眼的地步。透過一個個 的調查研究計畫──台北縣十三行遺址發掘、曲冰遺址發掘、蘭嶼 民族考古研究、高屏溪流域考古調查、鵝鑾鼻地區史前海岸族群攝 食系統研究等等,研究人員在風沙褥暑中揮汗發掘、耐性整理、細 心記錄,以獲取史前人類的文化生活之謎。由於考古資料的特殊性 ,使台灣史研究得以突破文獻資料的限制,並且擴大視野到更寬廣 的人類與土地的關係,而不再受限於文字史料的歷史時期,以充實 、修改台灣史向來的史實與史觀。外表古樸陳舊的考古館,且由於 社會付予搶救考古的任務,更成為維護台灣文化史蹟的尖兵呢! 此外,有關台灣近代美術史、台灣民間信仰,該所也有豐富的研 究。至於傅斯年圖書館所藏《台灣公私藏古文書彙編》十輯,一輯 十二冊,共一二○冊,內含五六五○件古文書,是台灣史研究工作 中,不可或缺的珍貴資料,全台只有該圖書館擁有完整的全部影本 。 近代史研究所亦極致力台灣史研究。該所有多位研究人員,從事 清代台灣的勇營、土地制度,日據時代的台灣「華僑」、新興財團 、保甲制度,及包涵企業團體、兩岸經貿關係等主題在內的商業史 研究,台灣女性史、中美關係、釣魚臺列嶼等研究。不僅主題多元 ,且發表不少甚具水準的學術論著。 該所最大的特色是:專設有口述歷史室及檔案館。前者以訪談重 要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重要關係人為目的,已經出版四十九種訪問 記錄,並發行《口述歷史》期刊;迄今為止,並專訪過不少與台灣 史頗有關聯的物,而《口述歷史》第三、四期的「二二八事件專號 」,更蒐羅、記錄了事件見證者的親身所歷與所聞。檔案館所藏中 國近代史中各主題的重要檔案,如教務教案檔、海防檔、礦務檔等 ,皆可篩選出與台灣研究相關的資料。該所研究人員因參與「行政 院二二八研究小組」,而從各機關徵集來許多重要的資料,如大溪 檔案、台灣高等法院資料、台灣警備總部資料等;目前除了已出版 《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一)、(二)兩冊外,所有資料典藏於檔案 館,設立專檔,開放給各界參考。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以「台灣史」、「中國海洋發展史」 兩個範疇,吸引、培養台灣史研究人才,並傾力搜集海內外相關圖 書、檔案資料,頗具「青出於藍、與藍齊驅」的氣勢。該所除了有 關荷據台灣史、清代及日據時代台灣社會經濟史、台灣行政制度史 、民族運動史,及二二八事件的個別研究之外,曾多次舉辦台灣史 研究主題的研討會。該所亦與日本九州大學合作,共同收藏、研究 數量龐大的「長崎華商泰益號關係文書」,以探討台、日商業關係 史。 經濟研究所有一個「台灣環境史」的研究計畫,係結合所內同仁 ,針對四百年來台灣經濟與環境的變遷,進行研究;主題有「移民 與台灣聚落型態之變遷」、「台灣森林採伐史」、「現代醫學技術 對健康與經濟發展的影響:日據時期台灣的實證研究」、「二十世 紀台灣之水利發電與工業化」、「氣候因素對台灣地區農業生產力 的影響」、「四十年來台灣經濟發展與農業污染」。此外,並有十 九世紀上半葉台灣與大陸之間帆船貿易及唐榮公司的相關研究。 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曾於八十二年三月,針對台灣本土早期 啟蒙思想家之一的李春生,舉辦「李春生思想研討會」。該所並收 有極豐富的李春生個人著作資料,將與會議論文集結,於近日出版 完整的李春生資料集。該所也進行台灣民間宗教及當代台灣文學史 、哲學史方面的研究。 以上,簡介了本院各人文研究所有關台灣史研究的脈絡與重點後 ,我們可以綜結出一個趨向:由於本院擁有歷史學、人類學、考古 學、語言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宗教學等各學門的研究者 ,他們除了在各自的研究崗位上,已有優異的研究成果外,若能利 用大家群聚研究院的機會,共同合作,以「台灣史研究」為中心, 進行科際對話、整合各領域的學術意見於一爐,定能開發出一片學 術新天地。有鑑於此,本院院士張光直先生繼一九七一年結合史語 所、民族所及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相關科系的七個學門,首次 倡議「台灣濁水、大肚兩溪流域自然與文化史科際綜合研究計畫」 ,並獲得學界一致的肯定後;又於一九八六年,利用史語所、民族 所、近史所、社科所四所的人力資源,推動「台灣史田野研究計畫 」。該計畫於本院七十七年度獲第一次院務會議同意,擴充為「台 灣史田野研究室」;之後,無論在資料蒐集、工作方法或主題研究 方面,「台灣史研究」已逐步成為跨所合作,以達到學際互動、區 域總體研究的重要交集處,隨著對話的日益密切、科際合作的日漸 普遍,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的設立,遂有其學術脈絡上水到渠成的 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