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內容
劉璧榛等人
林文玲(本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活動網址: 相關連結
宗旨:
胡台麗教授從涉及較為個人的《媳婦入門:田野心影錄》到《穿過婆家村》,經歷事關自身外省族裔族群認同的〈芋仔與蕃薯:臺灣「榮民」的族群關係與認同〉到《石頭夢》。而後對「他異者」的臺灣原住民族祭儀樂舞的調查,以及巫師與儀式展演之論文著述與影片拍攝,充分展露胡教授多元跨界的意圖與踐行。文字與紀錄片拍攝,分別承接胡教授對於科學理性論證以及藝術感性知識傳達的不同訴求。然而,小說、散文或是藉由影像轉譯人類學的「硬」知識,亦是胡教授孜孜尋索的溝通途徑及拿手專長。正是因為關注知識與社會的相關性,以及試圖藉由不同書寫之形式與媒介,逕行知識的傳播與觸角之延伸,從而成就了胡教授作為國內外高知名的人類學者。本紀念研討會,意圖沿著人類學公共化的視角,呈現胡台麗教授於學術生涯不同階段的研究主題與關注、稍微有別的起心動念及出發點,對人類學知識的生產、傳播、流通以及知識的樣態,與遞送的對象及其社會影響,進行多方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