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大腦也喝「蠻牛」,讓運作不停歇! 2022-05-05 | 漫步科研, 生命科學, 科普專欄 你是否曾經問過大腦「你累了嗎?」為何大腦總能不停的發出快速卻精準的指令呢?大家都略知你我的大腦是由許多不同的神經細胞所組成,但真實數量是多少?答案是上千億個!很難以想像吧?...(繼續閱讀)
【專欄】核磁共振頻譜學——分子的放大鏡 2022-04-21 | 漫步科研, 生命科學, 科普專欄 核磁共振與諾貝爾桂冠 1952年諾貝爾物理獎分別頒給在美國的兩位物理學家F Block(Stanford)和EM Purcell...(繼續閱讀)
【專欄】您的DNA管理大師—染色質 2022-03-24 | 漫步科研, 生命科學, 科普專欄 我們每個人身上的大部分的細胞,都只有一個細胞核(您或許有聽過紅血球沒有細胞核,或是肌肉細胞有多個細胞核),而每一顆細胞核中都含有約兩條兩公尺長的DNA?沒錯!這四公尺長的DNA事實上是擠進一個直徑大約...(繼續閱讀)
【專欄】艾密利的鈣板世界:地球碳循環中的隱藏角色 2022-01-27 | 漫步科研, 生命科學, 科普專欄 全球暖化、氣候異常、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及海洋酸化等環境變遷現象,是二十一世紀影響人類社會永續與地球生態穩定的重要因素,也都與地球的碳循環息息相關。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大量燃燒石油與煤炭,將數百萬...(繼續閱讀)
【專欄】植物細胞質DNA的秘密:香蕉的親子鑑定 2021-09-09 | 漫步科研, 生命科學, 科普專欄 香蕉是全球最重要的農業經濟產物之一,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繼續閱讀)
【專欄】超新星爆炸與生命的起源 2021-08-26 | 漫步科研, 生命科學, 科普專欄 超新星是恆星的死亡時所產生的劇烈爆炸現象,通常會發出極高的亮度。如果超新星距離我們夠近,就可能短暫成為天空中肉眼可見的亮星,像是前來作客一樣,因此在中國古代經常稱為「客星」。例如,宋仁宗至和元年(西元...(繼續閱讀)
【專欄】基因體研究中心COVID-19防疫相關成果 2021-07-29 | 漫步科研, 生命科學, 科普專欄 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已經造成全球1.9億人確診,並有超過410萬人染疫死亡。在全球面對COVID-19疫情嚴峻的挑戰下,各國無不卯足全力應戰,本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即...(繼續閱讀)
【專欄】從螢光到稀有金屬,從高維度單細胞免疫分析到群體健康的促進 2021-05-06 | 漫步科研, 生命科學, 科普專欄 2020年襲捲全球的公衛危機,也就是冠狀病毒SARS-CoV-2引發的COVID-19疫情,截至2021年4月為止,已造成全球1.41億感染病例與301萬人死亡,造成了許多國家健康照護,甚至是社會、經...(繼續閱讀)
【專欄】人生而有欲,果蠅呢? 2021-03-25 | 漫步科研, 生命科學, 科普專欄 荀子論禮的起源,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意思是說,人的欲望是天生的,當欲望沒有被滿足時,就會想方設法尋求,...(繼續閱讀)
【專欄】從基因、蛋白質、到化合物—天然物之生物合成途徑 2021-01-28 | 漫步科研, 生命科學, 科普專欄 老子道德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這個道,老子卻也語焉不詳,是言:「道可道,非常道。」。然而,科學家卻似乎不走這個思路,現代化學的不斷進展,從化合物、分子、原子、夸克等,不斷窮極...(繼續閱讀)
【專欄】天地有眾力,雜然賦流形─分子結構與聚集形貌之關係 2021-01-14 | 漫步科研, 生命科學, 科普專欄 文天祥的正氣歌開頭是這麼寫的:「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意思是天地間存在著一股正氣,它使萬物變化為各種形體,可以表現為日月山川,也可表現為人的樣子。文天祥不是化...(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