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農村的副業、市場與共產革命,1900-1965 2022-05-19 | 人文社會科學, 漫步科研, 科普專欄 中國農村裡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副業活動,如紡棉織布、養蠶、飼養家畜,以及編繩和肩挑小販等等,種類繁多,不一而足。不同地區從事副業的農家比例不盡相同,根據民國時期的調查,有些地方從事副業的農家比例甚至占總農...(繼續閱讀)
TIC236功能增益的突變揭露了葉綠體分裂與蛋白輸入的連結 2022-05-19 | 漫步科研, 生命科學, 研究成果 本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李秀敏研究員及團隊深耕葉綠體蛋白輸入機制研究,近期發現葉綠體如要正常分裂,需靠運輸橋樑TIC236把分裂所需的蛋白送進葉綠體才能執行,這項研究成果增進了我們對葉綠體蛋白輸入重要性的了...(繼續閱讀)
苔類植物與真菌共生關係:揭開真菌食性轉換及促進植物生長的能力 2022-05-19 | 漫步科研, 生命科學, 研究成果 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陳可萱研究團隊,近期對苔類植物與真菌共生關係提出新的研究發現。在自然界中,所有植物都帶有多樣的微生物,包含生長在植物體內但不造成明顯病害的內生真菌。儘管苔類植物存在於所有...(繼續閱讀)
細菌癌症療法:以TNF-α做為媒介的木馬屠城記 2022-05-19 | 漫步科研, 生命科學, 研究成果 本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牟昀研究團隊發展了一個特洛伊木馬的策略來標靶TNF-α做癌症治療。研究團隊用噬菌體和酵母菌呈現來選出TNF-α的非中和性抗體,能躲藏在TNF-α後進入細胞。將該抗體與毒素...(繼續閱讀)
【專欄】大腦也喝「蠻牛」,讓運作不停歇! 2022-05-05 | 漫步科研, 生命科學, 科普專欄 你是否曾經問過大腦「你累了嗎?」為何大腦總能不停的發出快速卻精準的指令呢?大家都略知你我的大腦是由許多不同的神經細胞所組成,但真實數量是多少?答案是上千億個!很難以想像吧?...(繼續閱讀)
【專欄】核磁共振頻譜學——分子的放大鏡 2022-04-21 | 漫步科研, 生命科學, 科普專欄 核磁共振與諾貝爾桂冠 1952年諾貝爾物理獎分別頒給在美國的兩位物理學家F Block(Stanford)和EM Purcell...(繼續閱讀)
【專欄1】如何看電視新聞:人類學的觀點 2022-04-07 | 人文社會科學, 漫步科研, 科普專欄 2022年3月的某一天,我在一家小吃店裡晚餐。從我進去點餐、備餐、用餐到結帳離開大約40分鐘的時間裡,坐在我旁邊餐桌的老闆和朋友們應和著掛在牆上電視所播出的新聞內容,不斷地熱烈而大聲地評論著,從烏克蘭...(繼續閱讀)
【專欄2】深偽偵測—在深偽內容(Deepfake)氾濫的時代,眼見仍為憑嗎? 2022-04-07 | 數理科學, 漫步科研, 科普專欄 深偽內容(Deepfake) 隨著近年來深度學習技術與相關生成模型的快速發展,多媒體(包括影像、聲音、文字)內容生成系統效能大幅提升,著名的方法如NVIDIA的StyleGAN(Karras et...(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