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第五屆共作展「Kadadalranane 路.手舞.足蹈」,於 11 月 11 日在屏東縣霧臺鄉谷川部落開幕。展覽以「貿易之路」為主題,打破以往僅是文物返鄉的形式,除了由族人選出 10 件本院典藏的東魯凱及西魯凱文物,更結合 29 件來自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谷川部落和神山部落的文物與影像,展現各方匯集、相互對話的多元視野。

「Kadadalranane 路.手舞.足蹈」共作展登場!中研院民族所攜手屏東霧臺鄉 探尋魯凱族人的移動軌跡

開幕現場由魯凱族人帶來音樂演出,谷川部落長者穿上結合傳統與當代元素的服裝表演,小朋友亦大展歌喉吟唱歌謠,場面隆重熱鬧。本院民族所研究員兼所長張珣、霧臺鄉鄉長巴正義,以及過往共作展的合作夥伴皆出席盛會,趁此相聚。

張珣表示,本院民族所博物館自 2017 年起,鼓勵國內藏品來源相關地區、社群、機構、團體與所內研究人員共同提出「共作展示案」;共作展除了透過文物返鄉與部落連結,也透過轉譯分享研究人員與部落合作的研究成果,雙方攜手展現部落力。本屆展場為具有魯凱特色之石板家屋,非典型的展場帶給博物館許多挑戰,但在部落族人協力下華麗變身,讓物件回到「家」中展示,別具意義。期待族人回家觀展後,能勾起更多在部落生活的記憶故事。

「Kadadalranane 路.手舞.足蹈」展由「魯凱樹企業社 -1 的 n 次方工作室」負責人貝若桑.甦給那笛米與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林文玲共同策展。這是民族所博物館推出共作展以來,首度以現任研究員的田野調查及最新研究內容,與部落共同策展。展覽以「貿易之路」為主題,透過文物探索魯凱族人在空間與時間中移動的軌跡。魯凱族祖先揹著山中珍寶,赤足自高山部落前往平原城鎮的腳程如「足蹈」;沿途透過手的採集、農耕和編織,展現勞動之美如「手舞」。而谷川部落作為魯凱與排灣文化共生之地,自古為西魯凱北隘寮群往來平原城鎮的必經聚落,現為跨越谷川大橋進入霧臺鄉之門戶。沿著這條路徑,人與事和物、人之意念與想像,在移動、交流、連結和轉向中,交織出不同群體的生活故事。

展覽共分為五個展區,「Imai 和 Makalrilaw」透過魯凱族社群內布料使用的演變,呈現不同文化與族群間的交流互動。「用醫治換取溫暖」講述魯凱族人採集藥材帶下山,與漢人交易生活物資的故事。「Malraici 化『語』為『名』」介紹魯凱式的命名學,有些名字與貿易之路曾到達的地方相關,透過耆老解說如同上了一堂魯凱視角的地理課。「Kudrengere 谷川部落—近代生活集錦」展出向族人募集的老照片,回顧八八風災重創部落前,族人在家鄉的生活點滴。「打包幸福」展區則展出谷川部落婦女以傳統手藝、塑膠材料編織的創意手工包,編織的紋路也融入本次展覽主視覺中。

展覽訊息
時間: 2023 年 11 月 11 日至 2024 年 2 月 29 日。展覽期間每週六、日 8:30 至 16:30 開放參觀;每週三至週五請事先填表預約。
地點: 屏東縣霧臺鄉霧台村谷村巷 8 號(谷川部落)
網站: https://pse.is/5cxuxv

「Kadadalranane 路.手舞.足蹈」共作展登場!中研院民族所攜手屏東霧臺鄉 探尋魯凱族人的移動軌跡